最新动态LASTEST NEWS

HIGHT-END WEDDING PHOTOGRAPY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最新动态

摄影要艺术 行为更要艺术

摄影要艺术 行为更要艺术


孙振军(作者为三门峡市摄协主席) 增祥发布
新华社河南分社有一个并不是很老,也不是很著名的摄影记者,叫王颂;无论是在他们社内还是在全国摄影界,应该属于“知名摄影家”吧。但就是他,从去年至今却做了一件令我感触良深、十分敬佩,令许多同行恍然大悟、刮目相看的惊讶之举:他在微信平台上,推出了《中原记忆•历史上的今天》的栏目。这个栏目虽不是一天不漏,但也连贯性极强:把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多年前在中原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,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。比如1987年2月25日,洛阳关林的批发市场落成;1994年2月12日,少林寺创办首份杂志《少林禅苑》; 2004年2月19日,河南省委定向扶贫工作队进驻全省38个艾滋病高发村等。
王颂摄影的艺术水准优劣,我不多置喙;但王颂对摄影的行为艺术之高明,着实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。
不久前一名当红女星的老公出了轨。事件本身很快烟消云散。但女星留下的一句感慨却留存至今:且行且珍惜。这其实不奇怪。在当下流行的风尚下,明星出轨很正常,不出轨才叫不正常,所以那个绯闻只有几天的生命力;而“且行且珍惜”这句凝练的大白话,揭示了一个普适用于社会各个阶层、各类从业者都需遵循的基本道理,所以成为时代流行语与阶段性经典。
且行且珍惜,同样适用于摄影界。因为我发现不少摄影人,知行而不知珍惜,连基本的“位”都定不准。
根据我的观察、体会,以及前辈、他人的经验特别是教训,我以为,在摄影的队伍中与道路上,每一个年龄段的人,都是应该找准位、定好位的。我个人的看法是,青年摄影人,向前行重于向后看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青年人要多思考、多观察,多视角、多题材。哪怕你目前根本想不到这些照片将来有什么用,也要先拍下来、留下来。同时还要注意:宁愿在100个地方拍100个画面,而不要死盯住一个地方拍100个画面。更不要急于参赛、参展,出画册、开研讨会,不要急于求功、求名、求利。而对中年摄影家,一般是指45岁至65岁之间的年龄段者而言,应该一边向前行,一边向后看。这些人除了继续进行更加审慎、成熟、深厚、智慧、独到的摄影以外,还要把自己二十多年来、三十多年来、四十多年来拍摄的胶卷、数码作品,整一整、扫一扫、分分门、别别类,写上拍摄的地点、时间、人物、事件、结果等叙事要素,然后,要么结集、出版,要么参评、参展。一句话,要一手搞“下半年”的经略创造,一手搞“上半年”的年中结算。
而对65岁以上的老摄影人,我想着重多说几句。社会学家、历史学家告诉我们,100多年来,人类在古代、远古时代的所有想象、幻想与期盼,基本都如神助般地一个个得以变成现实。比如飞天、比如登月,比如坐地日行一万里,比如潜入海沟捉王八等。而反过来讲,则是现代科技对人类物质文明的破坏与对人类生存方式的颠覆,也是前所未有、超乎预料的。而六七十岁、七八十岁、八九十岁的老摄影家们,基本是从事了四十多年、五十多年、六十多年甚至更久的摄影活动,恰恰经历并记录了这个改朝换代般的、革命性的并永远不可重复的时代的黄金阶段。在这场全人类范畴内的变革中,中国、中华民族的变化,尤其巨大。因为我们近代、现代,自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起,不断有伟人撑舵。因此对中国的老摄影家而言,真乃是千年难遇的历史机缘、万里挑一的命运垂青。说句武断的话吧,今天如果哪个老摄影家把他拍摄的、六七十年前的照片拿出来,只要指向明确、画质良好,随便一张,就是极品。
但令人遗憾的是,不少老摄影家们偏偏意识不到这一点。
我认识一位摄影界老人,十几年前刚退休时,我劝他:把资料整一整吧!答曰:天天搞创作,哪有那闲功夫啊?前几日我又一次致电他,他已经偏瘫在床、语无伦次,生活不能自理了。另一位老摄影家,是我的老战友,拍过许多边疆的军旅生活照片,其中还有一组张君然先生生前重返西沙群岛的。张君然何许人也?中华民国海军中尉,1945年乘“永兴号”护卫舰在当年的荒岛、今日的三沙市政府所在地,即永兴岛上题字、立碑的历史创造者与见证人啊!3年来我多次致电他:快把你的老照片整出来吧!他总说,不急、不急!结果,最近突发心梗撒手西去了。其老伴是广东人,我又向其求寻这组照片下落,反反复复,对方只有一句话:“饿母鸡呀——”。基本可以认定,这成一桩无头案了。还有一位摄影界老人,90多岁了,经历过旧社会、新中国,拍摄过“跑老日”、土地革命、人民公社、大跃进、“文革”、农业学大寨、包产到户等等,但晚年偏偏喜欢四季风光,屡屡跑到海南岛拍春夏秋冬……
因此,对年事已高的老摄影家而言,向后看重于向前行,既要拿出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与精力,把自己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晚年的作品,好好整理出来。然后,,能结集出版,最好;若不能,要么捐赠社会,比如档案馆、文化馆、大学图书馆,要么留给儿孙、学生、晚辈,使之能够存下来、活下来、传下来。
让我们再回到文前我提到的王颂先生。他虽然只有50多岁,但已经给广大摄影人做出了一个很好的、一边向前行一边向后看、且行且珍惜的榜样。国内那么多的摄影记者、摄影人,咋一看也是人人牛皮哄哄、个个自以为是的,但有谁做到了像王颂先生那样,给中原,给河南留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视觉日志?因此王颂的做法,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与标杆意义,既实践了摄影艺术的行为,又实践了摄影行为的艺术——其行为是精准的、科学的、有方向性与目的性的,而非粗野的、笼统的、盲从的,漫无目的的、不知所云的。其价值,对摄影界而言,已经超出了给河南留史、给中国留图的本身。

http://bjmgxq.7192.com/

顺义婚纱摄影

查看更多留言>>
留言板
在线订单
顾客2019-01-06 11:33
5.1有档期吗查看详情
顾客2018-04-28 18:35
5.1有活动吗查看详情
顾客2017-07-31 18:14
找婚庆查看详情
顾客2017-07-17 17:56
奔驰多少钱查看详情
顾客2017-02-09 22:25
什么时间拍外景比较好?查看详情

站长回复:

四月底就可以拍了
顾客2017-02-08 14:42
最近拍照有档期吗?查看详情

站长回复:

你好提前一周预约即可
关闭音乐
  dog_gif最新公告:我们的新版网站开通了 显示视频

本版块的内容尚未添加编辑,
请点击'编辑/管理'进行修改!

我知道了